童年时期
奥西恩的童年浸泡在消防局特有的消毒水与汗水混合的气味里。父亲是华盛顿州森林消防队员,常年驻守在喀斯喀特山脉,母亲的户外用品店成了她放学后的游乐场。七岁那年,她在店里试穿父亲的防火手套,看着镜子里像熊掌般笨拙的手,突然宣布:\"我要当消防员!\"母亲笑着给她买了迷你消防斧玩具,从此那把塑料斧头就成了她形影不离的伙伴。
十二岁的夏天改变了一切。父亲参与扑灭一场失控的森林大火时被烧伤,虽然保住了性命,但脸上留下了永久的疤痕。在医院里,奥西恩看着缠满绷带的父亲,第一次意识到这个职业的危险性。那天晚上,她躲在病房外的消防通道里哭了半小时,然后擦干眼泪,把父亲床头柜上的打火机揣进兜里——不是害怕,而是突然明白:\"越危险的东西,越需要有人敢去碰。\"
青少年时期
高中的奥西恩是典型的\"问题学生\"——无法安静坐在课堂,成绩单上除了体育全是B以下,却能在消防志愿者考核中拿满分。她加入了学校的钓鱼俱乐部,不是因为喜欢安静,而是发现钓鱼时浮漂的每一次晃动都像火警信号,需要即时反应。教练说她\"握着鱼竿的样子比握着方向盘还专注\",只有她自己知道,这是唯一能让她不发抖的静止时刻。
十八岁生日那天,她没要派对,而是缠着父亲教她用消防水带。当高压水流冲得她后退三步却稳稳站住时,父亲突然说:\"火场比这水流狠十倍,但你眼睛里的火比火场还烈。\"这句话成了她报考消防学院的理由。
职业时期
23岁那年,奥西恩参与了市中心公寓楼火灾救援。她背着一个昏迷的小女孩冲下楼梯时,楼板突然坍塌,她用后背护住孩子,自己被掉落物砸伤了右腿。在医院醒来,队长告诉她孩子没事,她却盯着天花板笑了——不是因为庆幸,而是因为那种\"活着闯过鬼门关\"的感觉让她上瘾。
伤愈后她开始痴迷烧烤。每周休息时,她会在消防站后院支起烤架,邀请队友带肉来。\"火既能杀人,也能烤肉\",她边撒调料边说,\"就像我们——既能拆房子,也能救人。\"队友们说她的烧烤酱里藏着消防斧的味道,呛辣却让人上瘾。
现在的奥西恩依然每天像打了鸡血,27岁的她已经是队里最年轻的急救组骨干。有人问她怕不怕哪天冲不出来,她总是笑着掏出鱼钩:\"怕?钓鱼时浮漂沉下去你会怕吗?当然不,你只会猛地提竿——生活也一样,要么提竿,要么看着鱼跑掉。\"只是没人知道,每个雨夜出警前,她都会摸一下口袋里父亲送的旧打火机,那是她唯一的\"护身符\"。